2015年2月,《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志在線發(fā)表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羅歡研究員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腦成像團隊的合作研究成果:“Behavioral oscillation in priming: competing perceptual predictions conveyed in alternating theta-band rhythms”。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黃艷助理研究員為本文第一作者,羅歡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認知行為(各種認知任務指標,包括正確率、反映時等)一般被認為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并不能反映相關的快速神經(jīng)活動。我們通過高時間分辨率的行為采集方法來探索各種經(jīng)典注意行為中的精細動態(tài)時間過程。我們以往的行為振蕩研究發(fā)現(xiàn)空間的兩個位置是由~10Hz左右的 alpha 脈沖在時間上交替采樣的(Song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4)。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結(jié)合視覺啟動范式和高時間分辨率行為采集方法來進一步探索同一空間位置的兩個特征(例如兩個朝向特征)是如何被同時注意和表征的。

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經(jīng)典的視覺啟動效應反映在動態(tài)時間過程的低頻段(即慢變化模式);(2)同一空間位置的兩個特征是以~4Hz左右的速率被輪流交替注意采樣的,反映了一種“時分復用”的基于時間組織的注意機制。本研究還和視覺理論中的“預測性編碼”密切相關,提示了多預測可能是通過時間上的相互協(xié)調(diào)來影響視知覺的。這些“行為振蕩”研究表明:傳統(tǒng)認知行為測量的只是“冰山一角”,反映的只是慢的變化成分,而認知行為實際是包含大量動態(tài)特征并可能直接反映神經(jīng)活動的。

本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973項目“認知的基本單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Yan Huang, Lin Chen, Huan Luo. Behavioral oscillation in priming: competing perceptual predictions conveyed in alternating theta-band rhythm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1 Feb 2015, 35(6): 2830-2837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5/6/2830.abstract


2015-02-26